快速注册|找回帐号|登录帮助

2086|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年找中年] 恋父的我

[复制链接]
hlh

布衣平民 Lv1 Rank: 1

QQ

[ 1楼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9-03-14 02:21发布于 03-14 02:21 较早前 |只看该作者
  我是一个中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从小恋父,想多和40以上的中年叔叔聊天,而且我喜欢胖胖的,看起来憨厚的,脾气好的,有内涵,就是这些要求

  我是个良好的青年,热爱学习,人格创造中,不想过多的用文字描述自己,在聊天过程中慢慢互相了解。我的QQ ***

  附注:现在的中学生对教育是有很大看法的,下面附注一篇文章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科协2000年对31个省、市、自治区约1.2万名大、中学生进行了社会调查,了解中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缺少创造能力,具有初步创造人格和创造力特征的青少年比率较低。

  这是中国首次在这方面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负责这次调查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抗美介绍说,过于严谨、思维定势、从众心理、信息饱和,是创造性思维的四种主要障碍。本次调查中,多数青少年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过于严谨,尊崇权威,随年龄的增长,这一倾向日益增强。

  一、过于严谨

  中国的教育是挑错教育。教师、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完美,于是就总是挑错,仿佛把孩子的错挑没了,孩子就完美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需知道,伟人不是因为没有错才伟大,而是因为有创造力。挑错教育实质是庸人教育。由于教师、家长热衷于挑错,学生总是战战兢兢,不断地揣摩老师的想法,思维训练主要是集中思维,很少允许学生思维发散。为了不出错,“宁全不会",也不"会不全"。灵感的火花,大胆的想象力,都被扼杀了。

  教师要求学生这样,教师自己也是这样,过于爱面子,不敢大胆面对挑战。在一心顾全面子的时候,却失去了潇洒和魅力,变得古板、拘谨。

  二、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指的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思维方式,是人们在感知、评价客观事物时,因为受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影响,习惯用比较固定了的思路,在一般情况下,它有助于人们做出迅速反应。但是,它在人们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先入为主的成见,从而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以前的经验越有效,思维定势越强烈。

  阿西莫夫是位俄国血统的美国人,一生中撰写了400部书,算得上世界知名度最高的科普作家。在《智力究竟是什么》这篇文章中,他曾经讲过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阿西莫夫从小就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者"之列,他一直为此而洋洋得意。

  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 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 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说思考题: "有一位既聋双哑的人,想买几根钉子,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柜台上,右手所致拳头做出敲击状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立着的那两根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聋哑人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看样做?quot;

  阿西莫夫心想,这还不简单吗?便顺口答道 :"盲人肯定会这样"--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

  汽车修理工一听,开心地笑起来:"哈哈,你这笨蛋,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

  这里阿西莫夫犯的就是思维定势的错误。

  我们的教育由于过于强调解题训练,而忽视实际生活,因此学生习惯于凡事顺着已知条件寻找答案。这极容易导致思维定势。我国西南某省的一所实验学校,搞科研的教师曾经出过这样一道数学题:有一只船,上面有20只羊,25头牛,问船长今年多大年龄?结果学生算来算去,没有算出来;有的算了半天,得出的结论是题出错了。没有一个学生得出"不知道"这个结论的。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认真深思。

  三、从众心理

  无知者有两种表现,一是狂妄,二是盲从。从众心理,就是盲从的表现。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从众心理。有这样一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道理:一个石油大王应邀到天堂里开会,结果来晚了,进去一看,发现没有一个空位,于是,他造了个谣--地狱发现石油了……听到这句话,在座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空出了许多座位。不一会,人都跑光了,这时那位石油大王想,是否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奔向地狱。

  独立性是智力的最高表现形式。独立思考才有会创新。尤其在科学上,过于从众,过于崇拜权威,都不利于个体的发展。

  哲学系大学生用四句话来描述自己的认识提高的过程:一年级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二年级时知道自己不知道,三年级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四年级时知道自己知道。只有知道自己知道的人才不会从众。

  中国人的从众心理是比较严重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原因,有文化方面的原因,有教育方面的原因。文化对人的思想、行为具有统领和整合作用。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两个价值取向对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一是人事上的"官本位",二是认知上的"重传统"、"重权威"。直到今天,中国人做官心理还特别强。这种做官的心理多数是一种自私的心理,做官的动机多数是为了地位、金钱。选拔官的形式主要是考,于是就要研究考试,考什么就学什么。与此无关的不必过问。当官把能往上爬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官场上是"是者生存",因此,想当好官就得唯唯诺诺。

  创新就意味着风险,创新就意味着叛逆,唯唯诺诺的人是很难有创造力的。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价值取向,决定了我国教育一向片面强调读书而忽视创新。这与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产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是格格不入的。因此,要提倡培养创新能力,就必须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屏弃"官本位"思想,屏弃那种考不上大学书就白念了的思想。树立创造是人的第一才能的思想。而要树立这种思想没有相应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与之配套是办不到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假如WTO后改革开放的深入,官本位思想将逐步被打破。

  四、信息饱和

  信息饱和的最突出表现是提不出问题,发现不了问题。中国学生在数理化方面的国际奥林匹克比赛中都行,但在总结大会上,不善于提问题。一般"差生"都不善于提问题。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什么事情不懂?quot;应试教育"是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它只重视尖子,淘汰差生;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等其它方面,既便是智育也只重视考试科目的学习,考什么学什么,不考什么便不学什么,既便是考试科目也只是围绕"考试说明"转,一切为了争取高分。它派生出的教学方法单一、僵化、死板、满堂灌、一言堂、题海战术、死记硬背。使学生走上"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道路。

  心理学家郑日昌教授说:我走了美国的许多城市,发现不论是中小学课堂,还是硕士博士生的课,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都是Any question?(还有什么问题?)而在我们组织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中,许多外国老师都有一种失落感,因为在老师再三说了这句话后还是没人提问题。

  学生刚上学时是个问号,到了毕业时就成了句号了,这是教育的失败。

风尘奇侠 Lv3 Rank: 3

[ 2楼 ]
发表于 2009-03-15 11:46发布于 03-15 11:46 较早前
愿你找到喔
hlh

布衣平民 Lv1 Rank: 1

QQ

[ 3楼 ]
楼主 | 发表于 2009-03-16 02:17发布于 03-16 02:17 较早前
符合条件的叔叔请留下qq号码

风尘奇侠 Lv3 Rank: 3

[ 4楼 ]
发表于 2009-03-17 07:12发布于 03-17 07:12 较早前
我也在努力寻找、

仗剑天涯 Lv2 Rank: 2Rank: 2

QQ

[ 5楼 ]
发表于 2009-03-17 23:58发布于 03-17 23:58 较早前
登录 后才能查看此回帖!

仗剑天涯 Lv2 Rank: 2Rank: 2

QQ

[ 6楼 ]
发表于 2009-03-18 00:20发布于 03-18 00:20 较早前
路过,祝福你
lmz

布衣平民 Lv1 Rank: 1

[ 7楼 ]
发表于 2009-03-18 10:32发布于 03-18 10:32 较早前
好学生
fhw

仗剑天涯 Lv2 Rank: 2Rank: 2

QQ

[ 8楼 ]
发表于 2012-03-07 00:00发布于 03-07 00:00 较早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禁止发布无意义内容,详情...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