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注册|找回帐号|登录帮助

426|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后的告别——关于死别

[复制链接]

仗剑天涯 Lv2 Rank: 2Rank: 2

[ 1楼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3-04-06 17:20发布于 04-06 17:20 较早前 |只看该作者
清晨, 迷迷糊糊的好像醒了,鸟儿在窗外叽叽喳喳吟唱,远处依稀传来了狗吠声, 彷佛还听到了乡音的闲聊, 间或还夹杂着几声鞭炮声。 那个瞬间, 我彷佛回到了童年的某一个清晨:我独自躺在老家的老床上刚刚醒来, 不知道爸妈何时起床离开的, 也不知道他们又在忙些什么。 没有聒噪的闹钟, 没有让人分心的手机,甚至都没太多的时间概念,什么都不用去多想, 无忧无虑, 没有生活的压力, 也没有各种欲念的羁绊, 只需睡到(躺到)爸妈喊我起床吃早餐。小时候这种放空的状态, 成人后几乎没太有可能实现。

可惜这种感觉仅仅持续了一瞬间, 待我完全清醒, 已被重新拉入了现实。 记忆中高大伟岸, 无所不能的父亲, 和年轻漂亮的母亲,早已过了花甲之年, 这两年他们身上老年人特征越加显现了。昨天是清明节, 是一个缅怀先人的日子。 我觉得也是一个应该提醒我们珍惜现在拥有的亲人和爱人的日子。

去年, 我春节期间刚去看望过的一位舅舅, 春节后不久病逝了,才五十多岁, 儿子还没结婚, 女儿还在念高中。从去医院检查到病逝不到一个月。 大概两个月后, 这位舅舅的父亲(我叫叔公)也过世了。又过了大概三个月, 我的一位堂哥(叫堂哥是因为派号辈分, 堂哥只比我把小几岁)也病逝了, 也不到六十岁。 堂哥是非常好的一个人, 每次我家办事, 都会帮忙分担很多工作,我还很清楚的记得6年前我订婚, 堂哥帮忙劝酒, 自己陪客人喝了很多酒。前不久, 小区的一位邻居大叔也过世了, 也才六十多一点。 印象中他身体非常硬朗, 很健壮, 当过兵。去年开始感觉他的精气神突然就萎靡下来了,没想到这么快就过世了。一个人的身体, 要垮下来, 真的是很快的。 大致回忆一下,去年一年,我熟悉的亲戚中, 就有6位离世, 年纪最小的才三十多, 死于脑溢血。如果算上村子里的老人,那会更多。 我们总认为未来的日子很长, 总是习惯性的去拖延, 想着以后再去做,但明天和意外, 我们真的不知道哪一个会先到来。很多拖延最终会变为终身遗憾。

我到现在还没法很坦然的去对待死亡, 每当遇到身边人的过世, 我总会联想到鬓已苍白的父母, 他们总有一天也会离我而去, 虽然知道无法避免, 但每次触及这个话题心里都会很难受。 在我们这个群体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老少恋。 我没有亲身体会过年长的同性伴侣离去的痛苦, 但我相信一定有很多的同仁遭受过, 或者正在经历这样的痛苦。不知你们是怎样走出来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 我们这个群体中可能有部分人会有年长的伴侣, 他们大概率会先我们一步而去。所以我们几乎都会经历这样的痛苦, 而圈子中人可能还要比一般人多经历一次。这其实也是公平的, 爱与羁绊共存。

我觉得一味的回避绝非最佳的做法, 因为迟早都要面对。我非常喜欢一个“锯木屑”的理论, 锯木屑, 意味着做无用功, 对于自己没法改变的事情, 再多的执着、纠结与彷徨,都毫无意义, 还不如选择坦然的接受自己没法改变的部分, 努力的去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部分, 这个理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对我帮助颇大。 没有人能对抗生理规律, 但我们每个人都能选择去珍惜现在拥有的。 对于年岁渐长的父母, 能为他们做的事情及时去做, 带他们去旅游, 每年体检, 买保险, 力所能及的保障他们自由支配的生活费用。 更多的尊重,不要执着于纠正他们的每一个小的错误观念或者行为, 他们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更多的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 对于同性伴侣, 其实是类似的, 好好享受每一次的相聚, 关注对方真正的需求,更多的成全,更多的包容, 以及有限时间内的高质量的陪伴。付出了真心、诚心和爱, 就不会有太多的遗憾。 好好享受拥有时的每一天, 分别时就留给时间去治愈一切。

国外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股息治疗和善终服务, 就是在积极治疗无效和最终死亡之间的一个新的医学和护理阶段, 不以治疗为目的, 而以帮助病人减少痛苦, 再亲人的陪伴下, 再善终服务意料人员的调理下, 安宁地离开。与其保守折磨的去接受无太多意义的治疗, 我宁愿选择安宁的离开。 这方面国内好像还比较落后,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国内这方面也能发展得更加完善。做足了心理建设, 对待死亡, 总会更多一点从容吧。

之前有看到李开复的分享:一生都在照顾临终病人的护士邦尼·韦尔说, 人在临终时最后悔的五件事是:  

我希望当初自己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而不是别人希望我过的生活。

 我希望我当初没有花那么多精力在工作上。

我希望我当初能有勇气表达我的感受。

我希望当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联系。

我希望当初我能让自己活得更开心一点。  

我祝愿大家在至亲之人离开时, 能少一些遗憾, 多一些美好的记忆。

“世间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璃脆”,拥有时好好珍惜, 失去时, 坦然接受,这样就够了,和我们爱的人一起好好享受独一无二的每一天吧。

风尘奇侠 Lv3 Rank: 3

[ 2楼 ]
发表于 2023-04-11 02:56发布于 04-11 02:56 较早前
谁也无法抗拒自然生息的规律,哪天该来,就会有一天要走,生命不是在乎长短,更重要的健康的保证和生活的质量,但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物质条件和社会保障作为前提。

我的一位英语老师不得已要把年迈的老爸送进养老院,她老爸不停抱怨养老院,其理由不由令人啼笑皆非“they are too old!"(那些人太老了!)后来才发现老年人并不喜欢同老年人相处,根本原因就在于彼此固化的思想理念很难开化,而人与人之间本身就存在隔阂,那种只有亲人之间的宽容忍让难以可能存在于陌生的老年人之间。所以我非常理解为何很多老人只要还有自理能力还是要自己住,尤其是在国外每个人特别注重独立性和隐私性,老人和子女都是分开居住的,除非万不得已,老人不愿住养老院。

家人要买房子,帮忙看了许多房子,像那些老人房,一踏进院子走进家门就可以明显够受到。王安忆在一本小说中对一幢老人的住房这么写道“人气压不住了”,而这类保养不善的孤老房子一般只能推到重建或者要花费一笔不菲的装修费用,就算是经济条件比较好有人帮忙打理,但是整幢房子给人一种暮气沉沉的压抑感。

有一次去看一个open house (待售房向公众开放),看房人实在太多,经纪让我在外面等一会儿,我就在房子周围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瑕疵时,正巧有位老人走来,很慈眉善目,他自我介绍是这个房子的隔壁邻居,他看我在观察这幢房子就很仔细给我讲这幢房子才10多年房龄,属于什么式样,再指指旁边他那幢有40多年房龄的老房子,那肯定这幢10年房龄的待售房外观显得非常突出,而老房子也只能是那样了。我当然很礼貌说他能把老房子保养得这么好,而这幢才10年房龄房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屋顶有苔藓,墙体贴面显得老旧,院子的花草稀疏,没想到这位老人帮我把这些问题一一解释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我真的很感激这位老人的热心肠!我好奇问了他对这幢待售房的屋主有没有交流,他说屋主不说英语,平日很难见面交流,没想到同一个来看房子的人倒滔滔不绝地交谈起来。

我把这事说给家人听,他们开玩笑说这位老人肯定希望我能搬过去做他邻居,但我感觉到的是老人太寂寞需要有人交流,如果真的有这么好的老人做邻居也是一件幸事吧!远亲不如近邻,哪天我也老了,可能也会这样吧。

仗剑天涯 Lv2 Rank: 2Rank: 2

[ 3楼 ]
楼主 | 发表于 2023-04-11 12:13发布于 04-11 12:13 较早前
lanwang 发表于 4-11 02:56

谁也无法抗拒自然生息的规律,哪天该来,就会有一天要走,生命不是在乎长短,更重要的健康的保证和生活的质 ...

是的, 很赞成你说的。 生命的长短我们没有绝对的把控, 但至少能努力去提升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我们这边如果把老人送去养老院, 多少是有些贬义的兴致。 给别人感觉就是子女不愿意好好赡养父母了。在养老院, 老人肯定会失去很多的自由。 个人的一些习惯可能也无法得到保障。 之前从《最好的告别》里面了解到, 国外很多养老院在尝试尊重老人的隐私和习惯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的尝试, 觉得真的挺好。还有很多提供善终服务的,老人可以在自己家里得到很好的医疗服务直到离开, 这样能最大限度的让老人有尊严的逝去。

对于那些类似于已经癌症晚期的病人, 医疗救治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的老人, 与其在逝去前去经受手术, 化疗、放疗等的百般的折磨, 真的不如姑息治疗, 有尊严的离开。更不用说还存在很多医疗事故带来的医源性损伤了。

风尘奇侠 Lv3 Rank: 3

[ 4楼 ]
发表于 2023-04-12 03:30发布于 04-12 03:30 较早前
说到生死,不同文化背景对其有不同的认知。比如墓地,我们中国人都把墓地看作不吉利的地方,败坏风水,可西人却把墓地当作公园去野餐遛狗跑步,甚至很多面朝墓地的房子是属于景观房。有一次看到一套设计漂亮的房子就在墓地旁,屋主竟然还在大晚上把灯笼挂起,我看得有点毛骨悚然,但人家的眼中是情调。像世界闻名的巴黎公墓是吸引游客的网红点,我们市政府在介绍这里公墓中是这样介绍的:她是一座城市的历史。

仗剑天涯 Lv2 Rank: 2Rank: 2

[ 5楼 ]
楼主 | 发表于 2023-04-12 14:29发布于 04-12 14:29 较早前
lanwang 发表于 4-12 03:30

说到生死,不同文化背景对其有不同的认知。比如墓地,我们中国人都把墓地看作不吉利的地方,败坏风水,可西 ...

又长见识了, 感谢分享。 我老家的房子旁边也有两座坟地, 这种现象再我们那边还比较普遍。坟墓散落在山上、路边的各个角落。小时候我们也经常在房子旁边的坟墓爬上爬下的, 没有什么忌讳。 不过如果是再一个陌生的地方, 对坟地多少有些忌讳, 能不靠近尽量不靠近。这两年开始, 我们县里也开始强制实行火葬了, 不过很多人墓地还是自己选择, 不到公墓去, 这样和不火葬没什么区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禁止发布无意义内容,详情...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