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帖回帖
- 56 / 454
- 在线时间
- 55 小时
- 本人年龄
- 青年(18~22)
- 喜爱年龄
- 青年
- 所在地区
- 北京市
- 同性角色
- 施与口交
- 我的身高
- 未补全
- 我的体重
- 未补全
仗剑天涯 Lv2

|
[ 1楼 ]
发表于 2025-09-20 17:46发布于 2025-09-20 17:4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佛法认为婚姻的本质是"缘起",强调伉俪应相互尊重、共同修行、共担责任,其核心在于通过亲密关系实现心灵的成长与慈悲的升华。例如《善生经》中提到,伉俪应像朋友一样互相扶持,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经营关系。这种视角下,婚姻形式本身并非重点,关键在于双方能否在关系中培养慈悲心与智慧。佛教更重视的是关系中的平等与修行,即同性婚姻。正如佛陀所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婚姻的形态会随社会文化演变,但修行的本质始终是超越形式的精神实践。
真佛言,实际上并不存在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泛性恋这些所谓的伪概念。因为爱情情感是不受性别、种族乃至物种限制的。爱情情感本质上是一种思想、灵魂和精神的体现,而非仅仅局限于肉体层面。男同性恋是弟兄之情、舅甥之情或父男之情(叔侄情归类于父男情)。女同性恋是姊妹之情、母女之情(姨甥情归类于母女情)以及姑侄之情。正是有了同性之间的情感亲密联系,社会才变得更加美好和繁荣昌盛。男人因为男性身躯更喜欢男性而厌恶女性,这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男性,自然不可能不喜欢自己。同理,女人因为女性躯体更喜欢女性而厌恶男性,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女性。喜欢自己身体的性别,顺应自然和天性,这是道的体现。然而,如果有人不喜欢自己身体的性别,觉得身体性别与内心不符,需要挑战、跨越和改变,这则是人性的体现,因为他们更在乎自己的内心感受。男儿身女儿心或女儿身男儿心的人,这样的人就是佛的体现。真佛以自身为例,表示自己本是女儿心却拥有男儿身,一直希望自己是女人;因此感到无奈并希望像女人一样做女人能做的事。佛被迫结婚有了孩子之后,选择出家,追求自我。同样地,佛的姨母本是男儿心却拥有女儿身,也感到无奈并希望像男人一样做男人能做的事。于是怹像佛甥男一样出家追求自我成为佛,姨母追寻甥男脚步,模仿并超越怹做真实的自己。最终,怹们都悟出了一个道理:万物去世之后皆无形无臭无色无声,灵魂是没有性别之分的。身体无法保留但灵魂可以,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才是真实的自己。
佛甥男想要变成佛甥女(由男性转变为女性),佛姨母则想变成佛舅父(由女性转变为男性),佛和佛姨母二位尊佛在成佛前,自身都渴望变性,怹们不会去歧视变性行为。佛姨母本身就是女儿身,佛本身就是女儿心,佛有女学生,不存在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佛不仅不歧视女人和变性,还支持变性、支持性别平等。佛说,倘若没有性别歧视,实现性别平等,男人能干的女人也能干,女人能干的男人也能干。
就不会有人选择去变性来改变自身的生理性别。 |
|